
期刊简介
《健康研究》(双月刊)创刊于1978年,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。以创办高水平健康医学学术期刊为目标:崇尚科学、服务社会、注重学术创新、关注学科发展及学术前沿,繁荣学术、促进交流。它将以引导性、前瞻性、学术性、实践性展示我国健康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,促进健康医学科技发展,为创生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学说铺路架桥。以展示健康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主,开辟健康医学研究、健康诊断、预防保健、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、心理健康、健康管理等及专家论坛、综述等栏目。
冬季养殖 温湿度与通风怎么控制?
时间:2023-11-10 10:06:48
一、温度与通风的关系
温度是鸡/鸭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,温度不适会降低鸡/鸭的成活率,影响生长,诱发鸡病。冬季育雏室内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、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。
有害气体浓度高时,会刺激鸡/鸭的呼吸道粘膜发生炎症,对鸡/鸭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,病毒和细菌入侵气囊,易发气囊炎、心包炎、腹膜炎等病症;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、猝死症等疾病。因此必须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,给雏鸡/鸭创造一个温度适宜、空气清洁的生长环境。
冬季育雏室温度和鸡/鸭舍内温度较其它季节可以适当提高1~2℃,夜间较白天高1~2℃,每周降温不能超过2~3℃。冬季通风要先提高舍温2~3℃时再进行通风,通风时选择背风向开窗,并采取鸡/鸭舍上部通风的方法以防寒风入袭,温度下降过快。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暖气供温。
二、湿度的重要性
由于冬季气候寒冷、干燥,育雏室温度又高,常造成育雏前期舍内相对湿度较底,育雏期湿度过小,舍内空气干燥,粉尘飞扬,易刺激呼吸道粘膜发干,抵抗力减弱,病原菌随粉尘飞扬而被雏鸡/鸭吸入,损伤呼吸道粘膜,造成纤毛蠕动性失活或脱落,病原菌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气囊,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。
同时禽舍内湿度过小,雏鸡/鸭体内水分大量散失,绒毛干枯,食欲下降,渴欲增加,造成雏鸡/鸭脱水。湿度过大又会造成病原菌的滋生,引发疾病的发生。
因此,在冬季育雏掌握好养殖舍内的湿度也是重要的。在育雏室内悬挂湿度计,相对湿度10日龄内70%-65%,10-20日龄60%左右,3周龄以后55%-50%为宜。
实践证明湿度大于80%或小于40%对鸡/鸭的生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。湿度过小时可采用地面洒水、空中喷雾、火炉上加水盆等措施来增加湿度。